去年12月6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,“要堅持真抓實干,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,讓干部敢為、地方敢闖、企業敢干、群眾敢首創”。省委和南通市委多次就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、支持和鼓勵“四敢”提出明確要求。根據南通市委關于貫徹落實“四敢”相關文件內容,結合我市實際,市委辦牽頭制定《中共海安市委關于貫徹落實“讓干部敢為、地方敢闖、企業敢干、群眾敢首創”重要要求進一步增強干事創業活力的意見》,《意見》經市委常委會審定通過,于3月3日正式下發?,F將《意見》內容作如下簡要解讀:
《意見》共分為四部分。第一部分:牢固樹立“崇尚實干、注重實績”鮮明導向,讓“敢為”成為廣大干部內在自覺。突出政治引領,增強“敢為”的定力。始終把政治標準貫穿干部“選育管用”全過程,引導干部更加自覺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、統一意志、統一行動。強化能力建設,提升“敢為”的底氣。持續推進“領導干部能力建設提升年”活動,強化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,打造在現代化新征程中沖鋒在前、建功立業的生力軍。完善激勵保障,鼓足“敢為”的干勁。將干部“敢為”納入記實,完善干部平時考核、年度考核、專項考核制度,營造“能者上、優者獎、庸者下、劣者汰”的良好氛圍。
第二部分:充分激昂“不畏挑戰、攻堅克難”拼搏斗志,讓“敢闖”成為各大板塊奮進姿態。高點定位引領“敢闖”。推動各板塊圍繞“樞紐海安、科創新城”、打造上海衛星城等重大戰略布局,更寬視野、更大格局找準發展方位、提升發展標桿。綜合考核激勵“敢闖”。持續優化綜合考核體系,鼓勵部門和區鎮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創造性開展工作,激勵比學趕超、爭先奮進。減負賦能助力“敢闖”。進一步厘清市鎮兩級各自權限,堅決破除不合理的制度性障礙。加快建設現代數字政府,更大力度精簡文件簡報、會議活動、考評創建等,切實為基層減輕負擔。
第三部分:全面營造“親商愛商、尊企護企”濃厚氛圍,讓“敢干”激發市場主體澎湃動力。聚焦政企服務疏“堵點”,堅定“敢干”的信心。落實市場主體服務專班工作機制,常態化開展“六個一”專項行動。發揮營商環境“觀察員”隊伍作用,定期舉辦企業家座談會,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。聚焦制度改革添“亮點”,增強“敢干”的預期。完善升級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舉措“88條”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力爭高頻服務事項全部實現“一網通辦”。深化國資國企改革,發揮國有資本引導作用,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。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,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。聚焦法治保障攻“痛點”,營造“敢干”的氛圍。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,加強知識產權綜合保護,落實“少捕慎訴慎押”司法政策。堅持嚴格監管與柔性執法并重,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。聚焦培大扶強抓“重點”,釋放“敢干”的動能。實施產業倍增、“5123”大企業領航、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、節能降碳四大行動,建設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。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業創新聯盟,推行科技“揭榜掛帥”項目管理。樹立“畝均論英雄”導向,推進“產業煥新、空間再造”。
第四部分:大力弘揚“為了人民、依靠人民”優良傳統,讓“敢首創”成為海安兒女精神特質。激揚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。深度挖掘海安文化,大力弘揚團結拼搏、勇爭一流的精神品質。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,廣泛匯集民智、凝聚民力,及時把首創成果總結好、推廣好。打造匯智提能的首創沃土。用足用好“人才強市36條”政策,建立完善科創項目、人才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體系。建好青年人才驛站,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。鼓勵金融機構推出更多差異化、高效率、小而精的特色金融服務,為“草根經濟”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空間。營造舒心無憂的首創環境。持續提升教育、醫療等公共服務供給水平,推動人才安居保障工程。穩步推進城市更新三年行動,持續提升城市承載力和服務功能。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和“無廢城市”建設為總抓手,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。
《意見》最后主要是就貫徹落實“四敢”在組織推進方面提要求:一是加強組織領導,注重統籌推進;二是加強宣傳引導,營造濃厚氛圍;三是加強督查指導,提升整體實效。